大多數的人都認為,夫妻之間,有話就要直說,不是嗎?
其實,我們可以修正一下,夫妻之間,有話該說,但有話不見得要「直說」。
之前在一篇雜誌的專欄上,看到一個作家前輩寫了這麼一段職場建言:
在職場裡,你或許會覺得刻意討好是虛假的禮貌。
譬如說,如果有個同事自言自語:「我最近好像胖了。」你跟他說:「會嗎?我怎麼覺得你這兩天看起來還瘦一點。」
其實你心裏覺得,他再吃下去,中元普渡時要小心不會被當豬宰了。
同事表現不好被老闆罵了:「老闆最近心情不好,不是針對你啦!」
其實你心裡覺得這個豬隊友被罵也只是剛好而已。
老闆做錯了決定、出了包,你安慰老闆:「人算不如天算,有些事情計畫就是趕不上變化。」
其實你心裡覺得,老闆的腦容量比水母還要低。
但有時候假情演成真意,不見得是壞事。
這算是虛偽嗎?可能有人會這麼認為,我其實有點認同這位前輩的話,因為有時候假話講久了,會變成你想要讓一個人好過一點的真心話喔~
就像我們事務所的律師在處理當事人的案件時,常常在初步諮詢的時候,聽到當事人說了對造的萬般不好,聽完覺得,這樣法官鐵定會判離婚的。結果,真到去開庭或收到對方書狀時,才知道狀況跟當事人講的落差很大。
譬如有當事人說老婆會朝他丟東西對他家暴,結果後來才知道是因為他外遇,所以老婆生氣才會有情緒化的舉動。
此外,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當事人的雙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,所以覺得都是對方的問題,卻忽略了,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本來就不一樣。
更常見的是,律師代為出庭溝通時還講得好好的,當事人親自到場講兩句話就能讓對方跳起來,差點要在法庭外就上演全武行。
看到這些夫妻的溝通方式,也不難想像,為什麼到最後會鬧的要離婚。
以下這些對話,是不是也出現在你和另一半之間呢?
「你都是說一套、做一套,我怎麼知道這次是不是真的?」
如果當對方提出他的想法時,就要被用這種質疑的口氣反駁,久了難免連話都不想說。
「你整天在家裡無所事事,為什麼小孩還帶不好、讓他生病?」
用否定對方來要求對方改進,有幾個人可以接受?
「請你幫忙你也做不好,我乾脆自己做。」
看不到對方的用心,就一昧指責對方的缺點。
「我上班已經很累了,你還要我幫忙。」
只想到自已,而沒有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。
大多數的人都認為,夫妻之間,有話就要直說,不是嗎?
其實,我們可以修正一下,夫妻之間,有話該說,但有話不見得要「直說」。
剛剛的那些話,我們是不是可以換個方式呢?
「我很想相信你做的承諾,但是不是能夠有什麼具體的方案,讓我能夠了解你的確是真心誠意想要達成你跟我保證的事情。」
「你可能太忙了,所以沒辦法樣樣兼顧,是不是有什麼我可以幫的上的地方?」
「這些家事,如果換個方式做,會更輕鬆而且更有效率喔!」
「我最近比較累,我們是不是偶爾外包一些家務讓你輕鬆一下,等我這陣子忙完,再找一天帶你出去走走,讓你可以紓解一些壓力。」
有些話或許一開始說起來不自在,還有點假掰,但往往比那些你認爲貨真價實的真話,還能讓人接受。甚至,假情演久了會變成真意,效果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好。
你可能覺得,自己還是習慣說:
「我再也不相信你說的話,你都說得到做不到。」
「妳在家裡也沒什麼事要忙,為什麼不把環境打掃一下。」
其實,要讓別人照你的話去做之前,得先讓別人相信,你是站在他的立場為他設想;所有夫妻之間紛爭的起源,往往來自一方認為,他方不懂得自己在想什麼,不能體會他的難處。
所謂溝通,可以先鋪好紅毯,讓對方尊貴的走過來,再到他耳邊說出你真心的悄悄話。
為幸福,再勇敢一次
https://goo.gl/EjSRNz